大街上开始挂灯笼了,路两旁的树木被五彩斑斓的彩灯与精致饰品层层环绕。夜晚,街头巷尾仿佛披上了新衣,彩灯一亮,格外耀眼,年的脚步,近了。 县城里唯一一条商业街,此时也比往日热闹了许多。商家们别出心裁,将录制着乡音浓浓的吆喝声的小喇叭高悬店外,声声入耳,独特的家乡话带着浓浓的烟火气,未及近前,购买欲已被这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勾起。有门店的商家,把琳琅满目的年货摆满店前空地;没门店的摊贩也毫不逊色,就地铺开五彩的“年货画卷”,各类商品直铺到行人脚下。鲅鱼、鲐鱼、辫子鱼、鲳鱼、鳗鱼、鱿鱼等各种鱼干挂在绳上,与风独舞,似在热情招手。其中样子不讨人喜欢的“大头逛”独领风骚,海岛人称之为“大胖孩子”,此鱼经太阳缩水,风雪中消肿,肉质紧致,凉拌和油炸首选。带皮的十元一斤,去皮则十五元,成了人们的抢手货。时令海菜散发着大海的清新气息,海青菜、牛毛菜、紫菜、“骆驼毛”、裙带菜、海麻线……长的、短的、粗的、细的,绿的、紫的、褐的、黑的,林林总总,一盆盆沿街摆放,引得家庭主妇们驻足,既馋了味蕾,又紧了钱包。三九天包一顿海菜包子,煲一砂锅牛毛菜海蛎子汤,或是来一锅紫菜手擀大面……这些鲜美的海菜多源自渤海深处岛屿,那里水质澄澈、水流湍急、饵食丰富,纯天然无污染,滋味格外鲜甜,能邂逅便是食客的口福,不消片刻,几大盆海菜便被抢购一空。 肉摊前同样人头攒动,架子上挂满成片的猪肉,摊主头顶与身后,一串串灌肠更是醒目。这些灌肠多是顾客提前预订加工,听闻一个摊位,年前灌肠销量动辄数千斤。除猪肉外,羊肉、牛肉、鸡鸭等过年硬菜食材也是过年的必备食材,它们都被挂在高处,等待着买家的挑选。蔬菜摊、水果摊、五谷杂粮摊,四季果蔬齐聚,让人忘却时节,随心采买。卖春联、福字和灯笼的摊位最为惹眼,放眼望去,满目皆红,那一抹鲜艳的中国红,承载着浓浓的年味儿,喜庆又热烈。 时光回溯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资虽匮乏,却挡不住人们对春节的热望。俗话说:“紧半年,苦半年,穷过日子富过年”。彼时,渔村家家户户筹备半年的年货纷纷亮相,小院墙上挂满鸡鸭鱼肉,但主打的还是大海无私的馈赠。有人说,一个家庭过得好不好,看看院子里墙上挂的就知道了。一串串鱼货就像另外一种无字的对联,让人浮想联翩。炸花鱼的食材是主角(又称滑鱼),各种鱼干颇具海岛特色,像老板鱼、大头逛、刀鱼、鲅鱼、小黄肚等皆是上选。鱼干需浸泡整晚,次日洗净,佐以各类调料,依品种不同,腌制时长与工序各有讲究。炸鱼可是个技术活儿,待半锅热油翻滚,各式鱼块按顺序陆续接受高温的洗礼,或切块、或切片、或整条入锅,或挂糊面芡,或干炸,一炸就是几盆,足以满足一大家整个正月的食用。趁着余油滚烫,再炸一盆菜丸子,余下的油晾凉储存,留待平日炒菜。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渔村,过年餐桌上最不能缺少的还有一盘鱼冻。打冻用的上等鱼干当属挺巴鱼。挺巴鱼干讲究必须过伏(存放一个伏天以减少毒性),清水浸泡一夜,逼出鱼血。处理挺巴鱼,向来是闯海爷们的拿手好戏,鱼血、鱼骨、鱼头、内脏皆含毒素,需小心剔除,再将鱼肉切块,混入牛毛菜(一种海菜,为了增加胶合性),文火慢熬,出锅撒上香菜、小红干椒,置于室外小屋冻一夜,次日即成弹性十足的鱼冻,堪称下酒佳肴。 海岛渔村,往昔各有大马力渔船,进入小年后都会出海拉上最后一网,目标是直奔鲈子鱼而去。好年头,一网下去,能捞上几百条十斤重的大家伙。即便家境贫寒,也要置办上一条,正月里请客,能上一条鲈子鱼绝对是为东家争足了面子。你就是把鱼收拾好了,挂在院子里的墙上,街坊邻居谁见了也会伸出大拇指羡慕一番。 别忘了,墙角雪堆下还藏着冬日珍宝——野生带壳海蛎子。数九寒天,它堪称海鲜翘楚。趁大风后的大靠,勤快的渔家人会快乐地唱起顺口溜:“风前潮,风后靠,一扁担,两筐子,满锅满盆鲜气冒”。一筐筐滚蛎子挑回家,在雪窝里掏出一个坑,把海蛎子埋起来,吃上一个月是没有问题的,不管是包饺子、下面条、做个蛎子羹还是带壳在炉子上烤着吃,那种鲜,是冬季里亲吻大海的独有味道。 过年,厨房自然成为了家中最具烟火气的地方。风箱“咕哒”作响,炉火跳跃闪烁,调料在热油中爆香,温热的碗盘备好,食材下锅“嗞啦”一声,氲氤之中,奏响一曲又一曲春节欢歌,那一抹温情,迎接着亲人的回归,也醉了炕头上那只卧着的老猫。 当然,过年前最后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年三十挂灯笼,贴门联了。在渔村,不仅街门、二门、家门要贴,且街门、二门的门框上还贴副联,照壁、过木、水缸、米缸、炕头、槽头都贴福字。家里封完了,要到海边给船封对子,船头、船尾、大桅、舵楼上,都是吉利语、彩头语。看家家门楼庭院,望大街小巷、港湾渔舟火红一片。晚上大红的灯笼在家家门前亮起,迎合着一颗颗绽放在夜空里的璀璨烟花,也映红了人们一张张喜悦的笑脸。 如今,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一句“留着过年”的口头禅已被富裕、丰盛的生活韵律所代替。小年一过,忙年也就正式拉开序幕了。人们揣着采购单不停地往返于各大超市、商场和街头摊位,不到大年三十仿佛永远也停不住脚步。蒸饽饽、蒸豆包、包粽子、做年糕、卡起饼、烙“焦饼咯”(砣矶方言,形似大个饺子皮,面加糖,撒芝麻,焦香酥脆),炸花鱼、熏鲅鱼、烀猪头、煮下货、包包子、包饺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