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烟台网 首页 特别策划 查看内容

大年三十这一天

2025-3-3 14:4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5| 评论: 0

摘要: 民以食为天,节以年为大,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这么多传统节日,春节才是所有节日的“压轴戏”,头拱地忙活了一年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全家团团圆圆过一个快乐的富足年。在芝麻开花节节高年代成长起来的五零后、六零后 ...
民以食为天,节以年为大,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这么多传统节日,春节才是所有节日的“压轴戏”,头拱地忙活了一年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全家团团圆圆过一个快乐的富足年。在芝麻开花节节高年代成长起来的五零后、六零后、七零后,真算是赶上了好时候,一到腊月里,孩子们一边扳着手指数日子,一边跟在大人后面买年货,按照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习俗,忙得热火朝天,干得其乐融融,一直忙到大年三十这一天。长岛这两年过年,与以前大不相同,倡导移风易俗过节,逐渐精简繁文缛节的形式,守望海岛文化血脉,选择保留民俗传统的内涵,单说大年三十这一天,就有不少的新意和看点。
早以前,大年三十鸡叫二遍,大人孩子简单扒拉几口早饭,便按照分工忙碌,开始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奶奶做年夜饭,妈妈剁饺子馅,爷爷糊灯笼,爸爸劈柴火,小小子出大力挑水添缸,小丫头看灶火抱柴烧锅,全家人一个活计接着一个活计忙得手脚不得闲。现如今,那些提前做好的鸡鸭鱼肉,早都整整齐齐放在冰箱和冰柜里,自来水接到锅台后,煤气灶、电磁炉、电饭锅摆了一大溜,想用哪个就用哪个,要多方便有多方便,省去了劈柴、挑水、烧火一系列杂活,大人孩子都不用那么“挣命”忙了。
安安稳稳吃了早饭,爷爷拿着一卷春联和胶带前面走,大孙子扛着一捆彩旗跟在后面跑,村东头的安全港里面,密密麻麻停泊了二百多条大大小小的渔船,动手早的人家,已经登上自家的渔船,把一面面彩旗高高挂在最显眼的位置,海风吹过,彩旗飘扬,猎猎作响。给渔船挂彩旗、贴春联是长山列岛最有代表的渔俗文化。在除夕之前一两天,渔民们都会把停泊在渔港里的渔船,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四周的立柱上,悬挂鲜艳的旗帜,寓意新的一年旗开得胜,捕捞生产顺风顺水;矮小的舱门边,贴上四字对联最合适,“一帆风顺”“一网两船”曝光率最高,高高的桅杆顶,七字对联最抢眼,“大将军勇闯四海”“二将军舵后生风”最具超高人气,放眼望去,海岛的港湾里红旗招展,对联福字耀眼夺目,宛若一道靓丽风景线,使海岛渔村的年味别有风韵。
爷爷轻车熟路领着大孙子跨过一艘艘渔船,找到自家的机帆船,身手矫健的孙子能爬高,用聚乙烯绳子把旗杆绑到桅杆和几个立柱上,爷爷在船头、船舱、船尾几个关键部位贴上红彤彤的春联。船头是“鱼香醉倒千重浪,螺号唤醒万户春”,船舱贴“大将军八面威风,二将军迎风使舵”,船尾有“喜看长岛多壮丽,捷报渔家好收成”。半上午工夫,所有的渔船都挂了上彩旗,贴上了春联,桅墙林立的港湾变成了彩旗的海洋。
回到家里,爷爷和孙子接着挂灯笼,贴春联,贴福字。在长岛贴春联,叫做“封门对”,是海岛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了渔家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瑞雪飘香庆如意,爆竹飞花贺吉祥”,“红梅含苞傲冬雪,绿柳吐絮迎新春”,“张灯结彩迎新岁,欢天喜地庆丰年”,“花开富贵家家乐,灯照吉祥岁岁欢”,“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欢声笑语贺新春,欢聚一堂迎新年”,都表达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喜庆、祥和的氛围。与春联有着同等地位的还有“福”字,鲜红的底色既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又象征红红火火吉祥如意,代表着幸福、福气、福运等美好寓意,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渔家的大门两旁挂上红色的大灯笼,是千百年来传下来习俗,在海岛渔村很好地保留下来,这些年随着民用科技的发展,很多家庭还会同时悬挂一些霓虹灯、太阳能彩灯、图案射灯等,把渔村的除夕夜装扮得更加耀眼迷人。
渔家一年当中最丰盛的大餐,就是大年三十的中午饭。为了这顿饭,从过了小年就开始准备,蒸饽饽,卡起饼,包包子,做年糕,包粽子,熏香肠,做扣肉,烀猪头,打蹄冻,熏鲅鱼,炸滑鱼,炸刀鱼,炸蛎黄,炸扇贝,炸丸子,一天干一样大活,天天都有好吃的出锅,装满了家里的大盆小钵,一层一层地高高地摞起来,三间屋四间房到处都荡漾着年的味道。这是一顿真正的团圆饭,几个小家庭集中到爷爷奶奶家,全家老少三代十几口人摆上两大桌,海参、鲍鱼、大虾、海胆、螃蟹、瑶柱、海螺、海怪、鲍螺、海蛎子、蒸鲳鱼、焖黑鱼、䱓鲅冻、“大头逛”,一卤鲜的鲅鱼干,猪头猪蹄猪下货,发财的包子,过年的饺子,琳琅满目,花样翻新,不用花里胡哨的烹饪,只有原汁原味的享受,满盆满钵的每一样都令人垂涎欲滴。
所有菜都有取舍的可能,唯独“隔年菜”是家家户户的保留节目。隔年菜的谐音是隔年财,是海岛渔家寓意“连年发财”最吉利的彩头之一,不论大年三十中午有多少鸡鸭鱼肉和海鲜,猪肉大白菜炖豆腐粉条这一道菜是多年不变,取豆腐有福、白菜百财、粉条细水长流之意,这一道隔年菜的菜量一定要大,大到中午拌大米饭怎么吃也吃不了,一定要剩余一小盆或者一大钵,本着从腊月三十吃到新正大月的原则,一定成全年年有余,连年发财的美好寓意。
以往的腊月三十傍晚,长辈带着孩子们“请神”回家过年。晚上是全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家家户户包饺子,放鞭炮,辞旧迎新,一起守岁。下饺子的时候放鞭炮很有讲究,要在饺子开锅准备捞进盘子里那一刻点燃鞭炮,就是因为怕年兽闻到美味又来祸害人类。除夕之夜的饭点之时,各家各户放鞭炮,点焰火,吃着热气腾腾鲜香四溢的辞岁饺子,阖家欢乐,其乐融融,人间烟火浓厚,喜庆年味十足。这些年长岛禁放鞭炮,原本浓厚的年味被淡化了不少,好在年轻人头脑灵活,在网上下载了好几个版本燃放烟花爆竹的小视频,用手机这么一放,无污染,有效果,增添不少喜庆氛围。
以往“辞岁”都是按照规矩来,过了半夜十二点,大人起来下饺子,孩子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顺便叮嘱孩子们好好听话,认真学习。吃过“大钱”饺子之后,爷爷奶奶在家里守年,大人带着孩子,孩子打着灯笼,一家人出去挨家挨户去拜年。那个年代过年,除了吃好饭,穿新衣裳,最让大人孩子高兴的是放鞭炮和拜大年。大年初一拜年的人们都是组团出发,以家庭以家族为单位,一群一队地走东家,串西家,先问长辈过年好,然后互相祝福身体健康,恭喜发财,一套一套的全是过年的吉祥话。
如今这些年,初一拜年的时间逐年往后推,原本挨家挨户走遍全疃拜年的景象一去不复返,都被随着而来的电话拜年、语音拜年、视频拜年所替代。时代在发展,拜年有亮点,传承下来的初一“舞龙大拜年”吸引了半城的百姓来观看,秧歌舞、跑旱船、海鲜汇、上花轿、八仙过海、娘娘赐灯,欢乐祥和的传统保留节目深受渔家喜欢。 
上一篇:年味里的烟台下一篇:挂起来的年味

QQ|仙境烟台网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仙境烟台网 X3.2
主管: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走向世界·仙境烟台》杂志社

QQ|仙境烟台网  

GMT+8, 2025-4-19 11:58 , Processed in 0.031655 second(s), 1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