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衡量一个人或家族实力名望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其府邸是否雍容华贵够气派。刨开历史的尘埃,红墙碧瓦、庭院深深不仅出自王公贵族之家。在山东省栖霞市,大地主牟墨林及其后裔居住的住宅庄园——牟氏庄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地主庄园。 牟氏庄园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庄园创始人叫牟綧,而真正的发迹者是牟墨林,因他生得黑,又与众堂兄弟排字不同,内有黑色的墨字,被堂兄们昵称为小二黑,后来演变成现代人所称呼的“牟二黑子”。其人精于谋略,善于经营,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地主。 牟氏家族的老祖宗名牟敬祖从湖北省公安县来栖霞,到了清乾隆七年(1742年)牟墨林的祖父牟之仪从栖霞城迁居古镇都村,家业也只有300多亩地。到了牟墨林的父亲牟綧这代,就发展到千亩土地。后来,牟墨林恪守父训,继承衣钵,购置田产,始建庄园。 建筑独具特色 牟氏庄园建筑风格独具特色。牟氏庄园的主人是在“地理风水先生”的建议下,有意定居古镇都村东的。这个村,北靠凤凰山,南临文水河,背依青山,前绕绿水,林木葱茂,环境幽雅,可以说是个风景秀丽的好地方。 随着牟氏家族的繁衍和家业的发展逐渐扩建,至1920年(民国九年)庄园初具规模。其住宅共有6个大院,房屋480余间,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大门外还有16处作坊、铺园,6处大场园,两个佃户村,占地约有15万平方米。 整个庄园的住宅结构严谨,古朴典雅,是按照封建社会等级规制建造的,且具北方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坐北朝南,按南北中轴线由门厅、客厅、寝楼、后群房及厢房构成四至七进院落。每个院落又以正房、东西厢、门庭及院墙,形成典型的四合院。 第一组包括日新堂、东忠来、西忠来3个院落。日新堂居西,原为牟氏家族主要创业人牟墨林住宅,俗称“老柜”。后为其长房长孙牟宗植继承,是最早建成的院落。计有六进5个小院,89间房屋(含二层楼房1栋)。西忠来居中,为牟墨林四子长份牟宗夔的住宅,计有七进5个小院,66间房屋(含二层楼房3栋)。东忠来居东,为牟墨林四子二份牟宗彝的住宅,计有六进5个小院,共94间房屋(含二层楼房2栋)。 最豪华的牟宗彝住宅楼建成于1916年,他投入了千亩土地的卖金,选用大连市民居楼房式样,聘用莱阳县瓦工名师、黄县著名的木工师傅,历时4年建成。大楼檐枋涂有紫红色油漆,配以白绿相间彩绘斗拱,暖中透冷的色调与北檐下阴影相衬,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房檐的深度,给人以威严感。屋脊上分别建有想象中的辟邪神兽,形态各异,以资镇邪。大楼怀抱东西厢,正门与屏风门相望。屏门左右连接垣墙,构成典型的四合院。屏门位于厅后楼前,精雕细刻,油漆彩绘,与客厅大楼前后呼应,气势庄严。 大楼下层,是牟宗彝的起居室,用于陪妻妾进餐、就寝、检点账目和教育子女。上层是他的专用书房,用于读书看报、拟写诉状、养神休憩。是他仿古崇古、精神享受的地方。昔日他曾藏有十几箱古书和大量名人字画。珍品多已失散。保留下的书籍有全套的《四书》《五经》、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中华民国六法》和牟氏家族的书画以及名人的墨迹。 第二组包括南忠来、阜有两个院落,位于日新堂西南。南忠来居西,为牟墨林四子长份牟宗榘的住宅,计有四进4个小院,共72间房屋。阜有亦称师古堂,居南忠来之东,为牟墨林四子二份牟宗梅的住宅,计有四进4个小院,共66间房屋(含二层楼房1栋)。 第三组为宝善堂,为牟墨林二子次孙牟宗朴的住宅,位于第二组院落之北,计有四进6个小院,共86间房屋。 建筑最讲究风貌的是东忠来和西忠来两个院落。西忠来门厅高大深邃,黑漆大门雕刻“耕读世业、勤俭家风”饰金对联。大门两侧置一对凿雕精巧的石鼓,莲座稳托,亭亭玉立。面街有錾墙石,凿磨精细,每块石料费谷1斗。墙上还刻制拼砌有花卉、寿桃、铜钱、宝葫芦等图案。其客厅前有廊檐明柱,画梁雕栋,彩绘门窗。东忠来的客厅为七檩梁架,主梁为直径达80厘米以上的圆木,共用木料40多立方米。1920年方建成,为庄园较晚主建筑之一,造型虽古朴,但极尽豪华。 庄园原建有四处花园,南忠来的花园被师古堂盖成住宅房,现存三处花园。东西花园植有黑牡丹、木瓜等名贵花草。在邢家疃内的日新堂花园还建有暖房一处。各院落内还植有石榴、枣、玉兰、藤萝、丁香、百日红(紫薇)等树种,别有雅趣。 庄园三大怪 凡是游览过牟氏庄园的人,无不交口称赞其建筑艺术是“赛故宫,胜孔府”。然而,许多游客并不知道,庄园有三大奇怪的建筑构造更耐人观赏、耐人寻味。 烟囱立在山墙外,这是牟氏庄园的第一怪。中国南北方的住屋建筑,无论是楼房还是平房,其烟囱大都立于屋脊檐坡上。而牟家当年耗银43万两兴建的480多间厅堂楼房,计有烟囱100余个,都是用精雕的花岗岩石条托在山墙外面,用豆汁泡过的青色小方砖砌成,独立于墙体之外,如同一个小小的空中楼阁,凌空耸立,上雕狻猊守之。狻猊属龙生九子之一,因酷爱烟火,故多雕于香炉盏上,有它在此,品茗饮食足可放心。 倘若留神观察你会发现,每座楼阁式的烟囱靠近底部石条处都有一块凿有小孔的方砖。这块小方砖是可以活动的。据北京大学的专家考证,这种建筑特点,不仅造型美观,起到了点缀、美化楼房的作用,而且抽力大、不倒烟,并可防火。同时,烟囱不设在房坡上,使房坡上的瓦垅整齐美观,竖看成垅,横看成面,不渗漏雨水。 炕洞设在寝室外这是牟氏庄园建筑构造的第二怪。中国北方的农家房舍都有炕,为的是睡热炕健身解乏。为此,一是将锅灶与炕相联通,使烟火从炕下通过而热炕。二是在炕前脸开个洞口,从炕洞口向炕洞里放草木燃烧,以热炕。牟氏家族喜欢一年四季睡热炕,即使是夏天,也要烧炕除潮,暖身健体。牟家人所住的房间不设灶间,而将炕洞设在外墙,让雇工每天按时烧炕。这样的设计,一来卫生,二来雇工不进入主人的寝室,三来不易发生火灾,确是科学。 穿堂门儿一线开,这是牟氏庄园的第三怪。牟氏庄园共有六个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衔接的大院,占地两万多平方米,四周以群厢房代围墙封闭森严。这六个大宅院内的正房尽管数量有别,但在排列顺序上都是客厅后是住宅大楼或太房,每座客厅都有后门,并且,客厅的前后门与主楼或太房的院门、屏门、房门及北群房的房门均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风格,与栖霞农村传统的“街门房门不对开,房门不得前后开”形成了强烈对比,让人感到奇怪。据传平时牟家各幢房屋的后门是关闭的,屏门也是关闭的,从客厅到主楼,必须经过甬道。只有贵宾来访时,牟家才将所有的门儿打开,让客人从客厅穿过堂门经过,直达主人住宅,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再是在重大节日时将所有的门打开,在各个门旁点上蜡烛,形成灯火长廊,以显示牟家的祥和及富有。 美术工艺 庄园主体建筑都是二层楼阁,栋壮梁重,廊柱挺劲,方砖作望板,上铺柞木炭,使之冬暖夏凉。地基用锅铁作垫,石墙以铜钱塞缝,不图富丽堂皇,但求坚固持久。屋脊饰有吉祥的龙头凤尾,哨边饰有避邪的五脊六兽。 砖雕遍及各群体建筑物,如俗称马头的堂房墀头,均由精磨细刻八层砖组成,分别为荷花墩、半混砖、炉口、枭砖、盘头一层二层三层、戗檐(望砖)。雕工均以浮雕,其图案有“佛手双钱”、“松鹤梅鹿”、“夔龙圆寿”、“双狮对视”;镶在房角上的“铃铛排山”望砖,则用太极图或八仙所用的八件法宝为图案,各居一方。一是装饰美化,二是镇妖避邪。 石刻,是庄园美术工艺的建筑特色,多用于各种门户的“搁梁”、挑檐、石门枕等,图案多用“狮子滚绣球”、“双桃石榴”、“竹报平安”、“鲤鱼跳龙门”等。 木刻,精作于正门、客厅、寝楼、书斋等处的门簪、花琦门、花格窗等部位。门簪称门户之目,院内大小门簪全是采用圆型、菱角、六角、方块等形状。对重点处的门簪采取浮、缕、线三种雕刻方法,做工精细,由荷叶、花蒂为衬托,簪面刻有“琴棋书画”图,或“福禄寿禧”字样,显示出书香门第,高门大户之雅观。对普通门簪则用“福寿禧”、“天官赐福”及如意图案等,正草隶篆字体俱备。对花琦棂条做成“步步锦”、“铜钱成贯”、“六方菱花”、“正塔斜交”、“回”、“爿”字等花样。中部装板及裙板多采用“起鼓落地”之雕技,图案有“将相仕女”、“琴棋书画”、“四季花卉”、“岁寒三友”、“团龙”、“云盘线”等多种花样。 庄园内注重环境美化,藤萝攀墙,凌霄凌空,翠竹掩窗,庭间路畔,又植淡青浓紫,奇树异花,闲步徜徉,赏心悦目。甬道两侧,屋檐之下,磐石成槽,衔接成渠,以接瓦罐之水,不使外溢横流,以保持地面清洁。 庄园的花窗构图新颖,做工精细且花样翻新。按照几何图形的排列、连接、旋转等多种变化设计花窗图案,形成了“双钱贯穿”、“绣球垂帘”、“万字回折”、“群蝶翩翩”等巧妙造型,回避雷同和重复,产生了一种竞相媲美、相映成趣的艺术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