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马岛洪口村有条街,街名叫“杨大瓜篓”。说起这个不寻常的街名,它可是有来由的。其实养马岛一带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杨大瓜篓”既是街名,也是船名,还是人名—— 一个人的外号。 这个人原名叫杨稚香,是个船老大。他的渔船形似瓜篓(狭长,首尾尖且翘起),在当地独一无二,所以渔民就顺口叫他为“杨大瓜篓”了,真名反倒被人们渐渐淡忘了。他胆大,水性好,又识鱼情,每次出海,十网九满。但他有个毛病,爱抽大烟。有一年晚春时节,正是盛产鲐鱼的好时候。有船的人家都赶早潮出海,满载而归。但杨稚香却不管这一套,躺在床上悠哉游哉抽大烟,像个没事人似的。眼见日上三竿,老婆一催再催,他全当耳旁风……就这样待到日略偏西,他才过足了瘾,来了精神,匆匆吃了几口饭,喊上伙计起锚出海。船刚出西山头海域,他嗖嗖几下爬上桅杆,手搭凉棚,向远处一望,随即大喊一声:“下网!”说来也怪,这头一网满满当当,又下几网,网网如此,超出其他船主好几倍,连续几天,就没空过。于是“杨大瓜篓”这个外号就更叫响了。 后来呢,“杨大瓜篓”觉得只靠打渔,也发不了大财,就换了条更大一点的船,改做货运生意了。这条船能载重1500石,尽管不是很大,但跑得快。还有一条优势,就是船上配备了几门小火炮,十几条旧“汉阳造”(步枪),船员个个艺高胆大,齐心合力,一时名声在外,很多货主都愿找他运货,不少小货船也愿与他结伴同行,图个安全。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社会动乱,海盗猖獗。有的货船一旦被海盗拦截,只要报上“杨大瓜篓”的大名,便顺利脱险——海盗也敬畏他三分。有一年初冬,船队从烟台启航,一字儿排开,开赴青岛。当途经荣成成山头时,一条海盗快船迎头拦住:“哪来的?”头船船老大忙率伙计站于船头回喊:“杨——大——瓜篓——”,这船就顺利开过去了,当最后一条货船驶来,海盗顿起疑心,紧紧靠上,亮起家伙。这时又传来“杨——大——瓜篓——”的回声。这下海盗火了,哪来这么多“杨大瓜篓”,恼羞成怒,抛出“抓绳”,要冲上货船。海盗万万没想到这最后一条货船还真的就是“杨大瓜篓”。说时迟,那时快,但见杨家船上火炮齐鸣,步枪连发,猛烈的火力把个只有几条破枪的海盗船打得千疮百孔,海盗老大中枪葬身鱼腹,其余的伤的伤,跳海的跳海,来不及逃生的只得跪在船头,磕头作揖,连连求饶。从此,这一带海域平安无事,“杨大瓜篓”愈加威震江海,盛名远扬了。 杨稚香先靠打渔,后靠货运发了家,就在洪口村挑了个好地方买地建房,成为当地大户。他家住的那条街,也就被人们称为“杨大瓜篓”街了。现在去洪口村,还能看到这条街的风貌依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