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烟台网 首页 文化 查看内容

老烟台餐管的营销之道

2024-10-15 14:3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3| 评论: 0

摘要: 民国年间,在老烟台餐饮业发展的鼎盛时期,经营业户超过350余家。根据1930年对烟台街100家饭馆的调查统计,是年营业收入总额按平均购买力测算,相当于现在的2700万元。面对市场竞争和消费需求,商埠餐饮界频出招法顺 ...
民国年间,在老烟台餐饮业发展的鼎盛时期,经营业户超过350余家。根据1930年对烟台街100家饭馆的调查统计,是年营业收入总额按平均购买力测算,相当于现在的2700万元。面对市场竞争和消费需求,商埠餐饮界频出招法顺势应变。

招揽宾客标双语
烟台是山东境内居住外国人最多的城市,到1916年总数超过1300人。而季节性、临时性到此商旅、度夏、公差的更是不计其数。
为揽获更多的外客资源,包括餐饮业在内的相关行业,无不处心积虑出招纳客,经营店铺采用“双语”标识就是做法之一。据1933年《烟台威海游记》描述,时年的东太平街、西太平街、小太平街、电报局街及东山一带的市街上,均是番菜馆、酒馆、跳舞场、妓馆等娱乐服务场所的“麕集之地”,“各商铺脸的招牌,汉文字、英文字并列,或直不用汉文字”。一些商铺伙计甚至商用外语“差不多全都会几句”,以图“与西人交易便利”。
民国烟台街一些规模较大的餐企,更是通过店名“双标”方式,体现既接待包括美军水兵在内的外国人,又招待国内政商各界人士的功能。如“大陆饭店”,又名大鲁饭店、鲁滨饭店,以英文名字“Strand Hotel”招摇市尘;“利顺德”酒店,又名法国饭店、阿斯特饭店,其英文名字为“Astor House Hotel”;“海滨饭店”,也称为候饭店、北饭店,由于接待过孙中山、黄兴等名人下榻而蜚声海内外,标注的英文名称为“Beach Hotel”;“犹太饭店”,中文名又称“求四饭店”,时年饭店一楼门楣和二层露台两侧均显露“Jew's”英文,正门两边则分别书有“求四饭店”“欧美西菜”(曾标“德大蕙记”“欧美西菜”)中文字样。这些餐企的“双标”字号都格外清晰醒目,引导着中外食客前来消费。

广告引领消费者
老烟台营销理念超前、接受新事物较快的经营者,非常注重借助报纸广告的传播作用介绍特色、推销餐品。餐企定位不同,宣传的侧重点也有区别。
有的着重彰显厨师势力。如东海楼、德宾楼、新新饭店、正阳楼、四海昇平楼等,都周知各界不惜重金从北上广特聘“超等”“头头等”“头等”厨师或“高等技师”司职烹饪;大罗天则聘请驰名中外的广东番菜厨师苏珊艺主灶。
有的专门介绍筵席规格。如东亚楼公告民众“近特备有‘四一六’的席面”,有三个规格任客选择,“菜既丰美,价又低廉”,提醒诸君想要省钱,“请你就到这里来”。
有的主推特色风味小吃。如福增馆明示店内设备“纯效平津式”,所制各色酱菜、馄饨、小包、叉子火食等小吃经济可口,不到本店就餐,“恐怕踏破铁鞋再无处觅了”。
有的全面展示综合特点。如汇源楼饭菜馆自述“屋宇宽敞,器具洁净。优等厨司,菜好价轻。不但适口,而且卫生。招待殷勤,慢呼急应。包办酒席,小卖外送。”
有的直接标明品种价格。如太平春饭店供应三种规格套餐,每套定价均为3元,可选择“米粉肉一碗、干饭二碗”,或“酱肉一盘、福山面二碗、白干二两”,或“炒肉一盘、馄饨一碗、伙食三个”。
还有的编成顺口溜传播,如永发馆的宣传内容为,“多吃饭,少花钱,菜儿好,酒儿甜,价便廉。有包子,有大面,吃一顿,想一年。若不信,请驾临,永发馆,试试看。是真假,才了然”。
不仅如此,有些餐企或增添新品,或装修升级,或股东变更,或迁址开设,或雇佣女工,或定向优惠等等,也都借助广告进行宣传,目的不外乎通过媒体造势营销。

电话订餐成时尚
清末民国年间,烟台街规模较大的餐馆,不仅周全供应堂食,还有外送饭菜的业务,谓之“叫外”。
最初的外叫饭菜,一般是客户派人直接到餐企订餐,事主预订饭菜后,接单店家厨师根据所订品种、数量按时间节点出菜,分装在能够保温的食盒里派送。订餐者多是达官贵人、商号富绅和殷实有钱的人家,居家亲友聚餐、遇有喜丧筵席,抑或茶园宴筵飨客等各项名目,均可视客人要求操办。订餐资费可以一次一结、日吃月结,也可累计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之前上门“照账”收取。
过去送餐同现在的送外卖一样,只不过由店内跑堂的来做,无论刮风下雨、道路湿滑,都会按照客人的预订送到指定地方。旧时烟台街名店东顺馆等餐企,还专门为堂倌配备自行车,以便提高送餐效率和速度。
对客人所订外送餐品,店家注重围绕送餐距离、订餐数量、品质保证等方面,灵活调配炖、焖、扒、烩之类技法烹制的功夫菜,绝少安排煎烹、油爆、拔丝之类速烹技法加工的火候菜,在周全服务好客户的同时,维护餐企的品牌声誉。
1910年10月,老烟台成立电话局后,商务电话这种快捷通讯工具的开通使用,给餐企在内各类商号的经营活动带来了极大便利,有实力的店家相继开通电话业务,以此作为展示品牌、扩大影响、方便联络的营销手段。史料记载,1916年烟台街设有电话的餐企13家,1920年新增13家,1935年新增16家。
商务电话的投入使用,开创了老烟台餐企营销的新理念,客户既可以订餐外卖,也可以订餐堂食,改变了过往派人上门预约的旧做法,一度成为烟台街的时尚之举。

精心打造招牌菜
旧时烟台街的饭店餐馆有很多招牌菜,如鹿鸣园的“清汤燕菜”、大罗天的“红烧加吉鱼”、东坡楼的“葱烧海参”、共和楼的“韭菜炒海肠”、松竹楼的“海鲜全家福”、会英楼的“红扒大排翅”、芝罘第一楼的“炒肉拉皮”、中兴楼的“清炖甲鱼”等等。还有的名吃不是一家独有,而是多店共享。比如复顺馆、福增馆、太平春之“馄饨”“叉子火食”,德春居、福源居、宝兴园、宴乐斋之“坛肉”,如意馆、中华馆、新式饭庄之“素菜”,富春园、泰和馆之“炒面”等,旧志称其“均各独树一帜”,备受食客追捧。
老烟台餐企打造招牌菜,方法多种多样,有的是传统风味提升,有的是聘请名厨标新,有的是中西结合改良,还有的是民间挖掘研发。比如“韭菜炒海肠”,就是受到渔家隔年菜启发创新而成。相传早年芝罘岛上的渔家,每年“三十”有用海肠、韭菜、猪肉、鱼肉做大菜的习俗,谐音“长久有余财”。此菜传入餐馆后,因原系杂烩之类颇不称美,厨师就单选韭菜、海肠搭配,研制成“韭菜炒海肠”。主料海肠是胶东的特产食材,形虽不美但却脆嫩鲜爽,尤其配以春初早韭烹肴味美异常。这道佳肴作为时年名店“共和楼”的招牌菜,不仅在民国时期风靡食客,而且一直兴盛至今。当下厨师以此为基础再次创新的升级版“海肠捞饭”,一改海肠、韭菜传统的条形为丁状,采用旺火速烹而成,覆盖在同步蒸熟的米饭上,菜鲜、饭香交相融合,亦菜亦饭,成为鲜美烟台靓丽的营销品牌,拥有大量的“打卡”粉丝。

有序竞争讲规矩
在一般认知中,旧时餐饮业的店主,可以自行决定诸如筵席规格、餐品价格、卫生标准、营业时间等等事项,不受约束地开展营销活动。从老烟台餐饮运作看,实情并非如此,餐企除了依据俗规自律外,还要遵守行规有序竞争。
以筵席规格为例,民国烟台特区时期开展的新生活运动,曾于1936年开始试行过《喜庆寿丧酬酢馈送暂行节俭办法》,其中对聚饮的筵席标准有具体要求,规定中餐筵席“每席以四盘、一大件、六小碗”,或者是“十八小碗”为限。西餐按照人均金额设席,“每人不得超过一元”。限额标准之下“愿再少者听之”。如果事主超过标准办宴,“科以五元以上、二十元以下之罚金”。餐饮企业经营促销“如因抖揽生意”故意违犯此项规定,“与设席主人同等论罚”。
不仅如此,老烟台餐企日常经营的饭菜,均需按照行规价格销售,不得随意突破。对违犯统一的饭菜价格,私自涨价的业户要受到轻者警告、重者取缔的惩罚。
这些诸多共性行管规定,旨在监督餐饮业公正有序开展营销活动,引导餐企通过丰富餐品风味,提高餐品质量和同行业展开竞争。

跨界合作谋双赢
老烟台过去素有“京剧码头”之称,本地人爱听戏也懂戏,“票友”们不仅可以到丹桂、瀛洲、群仙、天仙等大小茶园戏院听戏,而且喜唱者在饭馆酒楼筵饮时还雇请拉弦高手操琴奏曲。
作为经营场所,早期的茶园戏院只限于喝茶聊天、演出京剧。随着宾客消费需求的提高,带有品茗、听戏、筵饮性质的“堂会戏”融入其中。如1910年1月10日“阳历履端之辰”,烟埠各界假座丹桂园址,特商瀛洲、丹桂两班合演,自下午一时起至夜间十二时止,期间“于六时备有大菜”分宴座客,楼上女宾座,楼下男宾座,“杯盘狼藉,肴核纷陈”,餐后“各伶即递次开演”;1911年7月某日,烟台商会、所城刘氏兄弟在群仙茶园分别举办践行宴、回敬宴,既设筵席欢酒,又“招集菊部”演戏助兴,其时“宾若云集、跄跄跻跻”,连续“依样”热闹了两天。
旧时的“堂会戏”分为“全包堂会”和“分包堂会”,除组织演戏外,“全包堂会”还要在午晚两餐设宴款待宾客,“分包堂会”则要在晚餐设宴款待宾客。对茶园戏院来说,备有舞台、场面宽敞、视野开阔,具备大型演出的条件,不足之处是无法提供宴筵的肴馔供应。对饭店餐馆而言,烹制菜点、餐品外送、延伸服务不在话下,但普遍缺乏承接演出的宽阔场地。因而老烟台凡是开办“堂会戏”,往往是餐饮业、梨园行按照事先约定联手操持,双方衔接转换、配合默契,协调服务工作莫不井然有序。

改良菜品飨百客
烟台开埠后中外人员大量涌入,其中不乏久居烟台的各界名流。这些身居异乡的外来者,无不眷恋故土乡愁。瞄准异客“乡食”需求商机,成为精明店家的营销谋略,一些具有粤、闽、浙、川、新派京津以及西餐、日料风味相继传入商埠。如会所性质的海军联欢社、愚社就“备有闽厨”,烹饪风味“与此间各酒楼特殊”;广东人创立的公余总会、适然总会设有粤菜风味,“常川往来者亦得自由晚膳”。
老烟台经营中外异域特色的餐馆也有大量创办,如1920年前设立在老电报局街的“永隆菜馆”专营粤菜,1935年前后改称为“永隆德记”;再如四川风味菜馆,1926年之前曾有两家对外经营;而清末至民国年间开设的西餐馆、日料馆则更多,遍及商埠繁华地段。
面对异域风味的抢滩登陆,本地餐饮业以包容姿态展开竞争,或借鉴外域调味特色改善本地菜肴,或对外域“水土不服”菜肴加以改良,形成新的中西合璧、南北交融餐品风味30余款,包括西餐风味的番茄肉片、番茄鸡腿、奶油大肠、面包虾球、发板鱼等,闽菜风味的糟熘鱼片、糟熘虾仁、糟汆螃蟹、糟扒荷包虾等,粤菜风味的广东肉、广东鱼盒、咕咾肉等,川菜风味的胡辣海参、麻辣鱼、怪味鸡等。
外来元素的融入,也大大丰富了胶东鲁菜的风味。如传统名菜“熘鱼片”具有咸鲜滑嫩的特点,借鉴闽菜调料红糟改为“糟熘鱼片”后,菜肴又增加了糟香味;添加西餐调料番茄酱改为“番茄鱼片”后,则又有了略酸甜的口感。

餐馆消费可折扣
老烟台繁盛时期,宴会酬酢之风“堪称盛兴”,座客一席酒餐“动辄费十数金或数十金”也在所不计。上世纪30年代伊始,由于“社会之不景气”,加之“九一八后商业凋零之影响”,餐饮市场生意萧条,即便埠内老资格的上等饭馆,“亦莫不同具寥落之叹”。据此情形,商埠餐饮业坚持“实惠”“让利”双管齐下,以“不嫌利少,但求多卖”方式吸引食客消费。
根据民国媒体报道,老烟台餐饮业“让利”做法在1932年8月之前就在埠内推行,称为“卖价画一概抹零”,即食客在餐馆消费之“零头”可以抹去后结算,这与时下酒店实行的“折扣让利”优惠,可谓异曲同工之处。1935年,有外地游客在烟台街“上等饭馆”宴客,五人参加聚饮,先后“进菜四道”,每人外加一碗木耳汤,共花费“袁头二枚”,宾主直呼“太便宜矣”。就事而论,这种“画一抹零”办法目前尚未见到实施细则,以至于“折扣”总额起点确定、“抹零”区间幅度标准、实践运行操作把控等具体内容无从知晓。不过菜价“抹零”是事实,“让利”食客也是客观存在的。
从1932年9月4日《东海日报》刊发的饭业公会重要声明可知,“卖价”一律“抹零”不是个别餐企的一家之事,而是对商埠餐饮业的共同要求。此法是“前任首事等苦口婆心成就”的,目的显然在于加强市场营销、刺激餐饮消费。为此,在距离是年中秋节还有10天的“兹际收账之期”,饭业公会特地“登报重申前约”,郑重要求各家餐企“仰众恪遵”,同时明确告知节后开始查账,对“违犯”规定者予以“重罚”。

QQ|仙境烟台网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仙境烟台网 X3.2
主管: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走向世界·仙境烟台》杂志社

QQ|仙境烟台网  

GMT+8, 2024-10-22 20:39 , Processed in 0.034067 second(s), 1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