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说龙。我的家乡宁海古州牟平有许多与龙相关的地名,地名记载着所有的故事。 龙泉是牟平区东南部一处乡镇的名字。“龙泉”这个地名的由来,一般认为与当地丰富的温泉资源有关。此地温泉水域广阔,约半里范围内凿井皆是。 龙泉镇政府驻地为龙泉汤村。《牟平地名志》是这样释义的:“明弘治年间,于现村西北建一温泉,名为龙泉汤,宋姓迁此建村,定名龙泉汤。” 龙泉汤,志书记载:“清乾隆间,架敞厅其上,旁置石几墙垣四匝,沐者便焉。”这里的泉水“常年汤沸泉涌,如龙吐水,云蒸雾腾”,温度高达52℃,含氟、硫、钙、钾等成分,对皮肤病、关节病的治疗有益。 “龙泉汤沸”为天然露天温泉,以其独特的风姿,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明末清初诗人王苹涉足于此,浴罢赋诗道:“石气松荫雨后凉,飞鸿流水几垂杨。行人浴罢闲相语,可似华清第二汤。” 在牟平区解甲庄东泊子村(现烟台高新区东泊子村)北,数百年前有一个天然良港叫龙门港。此港滩平海阔,水深少礁,为当时北方重要的港口之一。据传,明代为抵御倭寇袭扰,马山寨备御百户所曾委派一蓬兵(相当于一个班)驻扎在龙门港南。甲午海战期间,龙门港总兵曾率嵩武左营和福字三队驰援威海。 龙门港是当时著名的渔船码头。每当夕阳西下,海上浪花泛着晚霞光彩,成群结队的渔船,扬起白帆,从海天一色处乘风破浪,返航归来。彼时,站在岸边眺望,碧空如洗,帆樯如林,由远及近,由小渐大,宛若仙境。渔船靠岸后,卸鱼交易声、歌声、笑声、喧哗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后来,龙门港因疏于整修,年久淤塞,逐渐废弃。 关于龙门港,史料记载语焉不详。唯有1985年版《解甲庄镇志》中记载相对完整,却也是引用坊间老者回忆:“因港口状如龙首,涨潮时海水涌入港内,声如龙长吟,落潮时港内海水如龙吐水,故以此得名。相传明朝嘉靖年间以前,夹河(大沽夹河)与马家河之水在此汇流入海,港湾深阔,水深7.5-8丈,可停泊大型渔帆商船。”清同治版《宁海州志》寥寥数语:“龙门港口,今淤塞,仅通渔船,即旧志称龙门归帆,为十景之一。” 至于当地百姓中流传“龙门港要开,须待夹河水来”和“龙门港不死,烟台港不开”的俗语,仅为坊间相传而已。 清顺治十六年进士、翰林庶吉士杨维乔曾为“牟平十景”分别写过“集唐”诗,其中《龙门归帆》一诗生动再现了康熙年间龙门港的繁华景象:“海上游三岛,舟移杳若仙。岸风翻夕浪,霞彩淡轻烟。天近星辰大,楼深贾客眠。泊船悲喜后,言是故乡天。” 九龙池位于昆嵛山西北峰的苍山间。苍山海拔685米,层峦叠嶂,悬崖峭壁,长约100米的石壁上梯列有9个天然的圆形深池。池大者直径五六米,小者直径一二米。池中之水清澈见底,终年不息。春时细流涓涓,碧波荡漾。夏日飞瀑奔湍,风激悬流,如撒珠喷雪,故有“龙池喷雪”之称。州志记载:“九坎天然凿成,坎之巨者,渊深莫测,土人以为有龙居焉,因呼九龙池。”“龙池喷雪”是旧时“牟平十大景”之一。 明代宁海州同知、《宁海州志》纂修焦希程赋《九龙池》一诗赞道:“谁将一片石,第凿九龙池。淑气千峰合,灵源万木滋。境幽人不到,迹隐事难知。料得池中物,风云会有时。” 龙王山位于牟平区水道镇东部,杭北头村北。这座小山南北长1.5公里,东西长1公里,海拔128米。此山因形似传说中的龙体,故得名。 此河发源于境内姜格庄镇炮山,由金山港流入黄海,全长8公里,宽约30米,属于季节河。该河原在沙湾庄村北流过,村东有一座龙王庙,河因龙王庙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