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会梦想有一座金山,虽然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只存在神话中的故事。但在招远,遍地的金山不止是传说。 根据地质研究,仅仅罗山周边区域就分布了大大小小近2000多条可供开采的金矿脉,招远人凭借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资源优势,发明创造了这一传统冶炼黄金技艺,被誉为在人类黄金冶炼史上的一大重要发明。 在20世纪初,招远人在招远市境内的古坑洞就发现了先人采金时留下的物证:灼烧的痕迹及木炭、铁凿、锤、泥碗等物品。因此得知,充满智慧的招远人在古时就使用了非常原始的“燔火爆石”的方法进行黄金的冶炼。 黄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炼技艺实际运用的原理就是重选法,利用黄金和脉石密度的不同,进行重力分选,再经过高温熔炼提取黄金。这种技术上的创造发明,使规模生产的梦想成为了现实,从而使中国的黄金生产得到了革命性的飞跃。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便于黄金生产历史、工艺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收藏和研究,招远九曲蒋家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修复完善了旧址,并安排专门人员对这一旧址进行看管与保护。随着对黄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炼这一传统技艺的深入挖掘和认知,人们逐渐意识到了该生产技艺对当今黄金生产技术的科研具有指导价值。 黄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炼技艺主要是由破碎、碾磨、拉流和熔炼四道手工操作工序组成。 破碎。俗称破砂,操作时由人工用大锤将矿石粗碎至小块,一般要破碎至与花生米大小相同。 磨矿。又被称为碾磨,就是将破碎的小块矿石进行磨粉。工人操作的主要工具是由上下两个不同厚度的磨盘组成,磨盘的材质通常为花岗岩等坚硬岩石。上磨盘不应小于80公斤,厚度则需要要达到6寸以上,这样才能保证磨出的粉会细。磨盘内会有齿通一样的磨眼,俗称“龙口”,用于输运破碎的矿石,“龙口”齿距磨心眼的垂直距离一般为50毫米,其距离大小对磨矿时的轻重与破碎粒度的大小影响较大。下磨盘有8-10寸,齿深1-2厘米。推磨一般由人力负责,在推磨开始前要将经过破碎后的矿砂倒入清水搅拌均匀,然后用铁勺倒入“龙口”进行碾磨,矿砂磨得越细越好,因为这决定以后选矿率的高低。 拉流。即用木溜板和水冲淘金粒,溜板、扒子、笤帚、槽子是这一阶段主要用到的工具。采金人将磨好的浓矿浆放到溜板上端并均匀铺展开,然后用扒齿压出一排浅浅的沟。溜板上端有一个大缸,里面装满了清水,工人会从缸内向外放水,同时将放置在溜板上端的矿浆用扫帚轻轻拍打,使矿浆顺水流下,最后进行分选。这时,金粒会因为比重大,不易被水流冲走,而沉积在了溜板上端,泥沙则因为比重小,很容易就被水冲走,这样的反复操作使脉石和精矿得以分开,工人会重复同样的操作直到将上端的矿浆选完为止。然后,工人会使用笤帚将溜板下部的脉石扫落进毛纱池当中,仔细地将留在上部的精矿扫入槽子里,这样整个操作工序就完成了。拉流结束后所留下的精矿被称为“金泥”,而金泥一定要用泥碗盛放。 熔炼。俗称“化火”,主要工具有坩埚、风箱和金模。采金人在对金泥进行化火时,会在用石头砌成的炉灶上生起特别旺的火,将坩埚烧红,然后检查一下坩埚是否有裂纹。若没有裂纹,就将包有金泥的纸包放入坩埚,开始熔炼。金泥融化后,杂质形成的泡沫不断蒸发或被用生铁钳提取,然后不断加入芒硝和硼砂以提纯黄金。当熔炼的金水被提纯到一定程度时就倒入金模,黄金冶炼至此便完成了。 整个黄金冶炼的过程全凭金匠多年的丰富经验和感觉来掌握,技艺越高超的金匠,提取的黄金成色(纯度)就越高;反之,提取的成色(纯度)就低。操作者掌握技艺的水平直接决定着黄金质量的高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