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烟台网 首页 文化 查看内容

芝罘咯鞭

2023-1-6 15:2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62| 评论: 0

摘要: 在烟台市芝罘区芝罘岛大疃村,其独有的、已经被列为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芝罘咯鞭”远近闻名。之所以闻名,一是芝罘咯鞭传唱时间长,它已被当地人传唱了200多年;二是它的唱词传神,寥寥300字就可以勾勒出经典的 ...
在烟台市芝罘区芝罘岛大疃村,其独有的、已经被列为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芝罘咯鞭”远近闻名。之所以闻名,一是芝罘咯鞭传唱时间长,它已被当地人传唱了200多年;二是它的唱词传神,寥寥300字就可以勾勒出经典的赤壁之战。在传承发展的数百年间,它既保留了原生态的表演形式,也融入了特有的海岛文化元素,是中国民间舞蹈不可多得的宝贵艺术财富。
在《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一书里,芝罘咯鞭与海阳大秧歌、只楚庙鼓等一起被归到了“传统舞蹈”之列。芝罘咯鞭第四代传人孙业樑表示,跳舞只是一部分,还包括唱词、锣鼓、二胡、三弦、笙、笛子,服装也有讲究。跳的时候,出场的音乐、中间的音乐、结尾的音乐也都不一样。就拿唱词来说,极其传神。如,《三国五更》唱词如下:一更古立天,三国占中原,孟德领兵要去征南,领着兵和将,八十单三万,孙权心胆寒,坐卧不安然,忙将文武选上金銮殿,文官心要投降,武将要征战……寥寥300多字,就传神地勾勒出了赤壁之战的经过,每一个字的内涵都极其丰富,单单这段文字就极具文学价值。
据历代老艺人口头相传,清乾隆年间,有一位京城艺人路过此地,没了盘缠,便与当地“耍会”会首协商,以传艺的方式换取回京盘缠,于是当地便留下了盛行于民间及宫廷的民间艺术表演“走会”中的“霸王鞭”、“四大景”等。而“霸王鞭”在历史的演变中植根本土,逐渐形成了具有烟台地域表演风格的“芝罘咯鞭”。据现有的咯鞭传承图系,第一代为当初跟随京师艺人学艺的大疃村民;第二代为陈厚岺,男,大疃村人,“耍会”会首;第三代为王学忠(1893-1989年),15岁拜师陈厚岺,舞姿健美灵活;唱腔善于发颤音;第四代为孙业樑,1956年拜师王学忠学习咯鞭舞。
芝罘岛村民素有“耍正月,闹二月”的民间习俗。头年腊月先由会首组织一部分民间艺人进行芝罘咯鞭及民间杂耍排练,谓之“搭班”,到春节正月初三开始“耍会”。首先到芝罘岛阳主庙祭祀,尔后再进城(烟台大庙)闹“社火”,耍“秧歌”。从正月到二月“耍会”不断,走村串庄,边走边耍,一路吹吹打打,热闹非凡。在各乡镇的民间艺术表演中,芝罘岛大疃村的芝罘咯鞭最引人瞩目,风格独特,技艺高超,蹦跳击打,鞭驱邪恶,祈求丰年,深受百姓欢迎。
芝罘咯鞭的表演形式为三段体结构:出场、中段和收场。出场、收场由板鼓、大锣、铙钹、小锣、堂鼓演奏的打击乐“四击头”、“冲头”、“急急风”伴奏,中段由二胡、三弦、笙、笛子、碰铃演奏的民间小调乐曲伴奏并演唱唱词,同时表演舞蹈场子。芝罘咯鞭原有《三国五更》和《列国五更》两首唱词,《列国五更》早已失传,《三国五更》流传至今。唱词的基本内容是以《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人物为主线,芝罘咯鞭的舞蹈场子丰富多样,有“四门斗”、“背脊梁”、“大调角”、“双扭翅”、“倒推磨”、“长趟”、“扭翅”、“杀四门”、“剪子股”、“十字架”等等。演唱《三国五更》的十段唱词时,表演十个舞蹈场子,场子变化复杂,图案古朴讲究,可反复表演。
芝罘咯鞭的表演者均为15岁男童,以武生扮相,四人一组,可组成若干组。头鞭、三鞭以粉色长方巾裹头,二鞭、四鞭以黄色长方巾裹头,于脑后打结,额前插两枚粉色绒球。身穿改良后的黑色镶白边的戏曲兵衣及彩裤,腰束黑色腰箍。一根20米长的红绦子,围绕上身在胸前结打出一个菱角形图案,围腰束紧,长穗垂于两腿之间约80厘米。脚穿黑色软底靴。表演时以“咯腰鞭”、“咯手鞭”、“咯肩鞭”、“咯地鞭”、“咯脚鞭射燕跳”等动作,组成两个舞蹈组合。舞者右手拿鞭,在手掌、手背、肩、腰、脚身体各部位及空中地面挥舞击打,脚踏弓箭步,随鞭左右移动重心。以“咯脚鞭射燕跳”动作连接变换舞蹈场子,节奏起伏,强弱顿挫,队形变化错落有致,动作表演整齐划一。舞鞭时,柔中带刚,威武灵巧;击鞭时,铿锵有力,矫健潇洒。
芝罘咯鞭在百余年的流传演变中,融入了齐鲁文化及胶东半岛的渔捕文化,保留了原生态的表演形式,除具有传统戏曲表演的程式性外,更具有艺术上的完整性和群体推广性。

QQ|仙境烟台网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仙境烟台网 X3.2
主管: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走向世界·仙境烟台》杂志社

QQ|仙境烟台网  

GMT+8, 2025-1-5 14:57 , Processed in 0.030353 second(s), 1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