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烟台网 首页 烟台故事 查看内容

七夕,家家户户烙巧果

2022-9-23 09:3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08| 评论: 0

摘要: 农历七月七日,俗称乞巧节、七夕、七月七,相传为牛郎、织女双星相会之日,所以也称双星节。从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来看,七夕作为节日当始于汉代,节俗是晒经书及衣裳,向双星乞愿和穿针乞巧。晋代周处《风土记》 ...
农历七月七日,俗称乞巧节、七夕、七月七,相传为牛郎、织女双星相会之日,所以也称双星节。从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来看,七夕作为节日当始于汉代,节俗是晒经书及衣裳,向双星乞愿和穿针乞巧。晋代周处《风土记》中记述,乞愿还有乞富、乞寿、乞子等内容,此后才以乞子和乞巧为主,故又称为巧节、乞巧节、女儿节等。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也是过去女人们难得欢聚嬉戏的节日之一,因而是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烟台的七夕
古时过七月初六
唐五代时,北方民间多以七月初六为七夕,宋太宗曾颁布诏令恢复古制,但至今仍有在七月初六过七夕节的。烟台西部就有在七月六日过节的习俗,原因是纪念一位壮烈殉职的太守。
明末1632年发生兵变,孔有德叛军围困莱州城,久攻不下,转而攻打登州,很快攻陷,当时人们就编了谣谚“铁打的莱州,纸糊的登州”来传唱。时任莱州知府朱万年率众抗敌,在七月初七这天壮烈殉职,人们怀念这位忠贞不屈的太守,为他塑了一尊泥像,在城南门外建“朱公祠”,岁岁隆重祭祀,莱州人也将七夕节改在初六过。招远、长岛等部分地区,也多以七月初六为七夕,当地有“招远人,性子急,拿着初六当初七”之谚。
另外,威海的乳山等地也有从七月初六就开始煿巧果的,主要原因是煿巧果烧火过多,集中到一天会太热;再就是煿巧果的铁锅不是每家都有,需要轮着用。这样,七月七常常就变成了两天。

“乞巧”是活动
入夜才进行
古时候对女子的女红要求很高,乞巧也是七夕的主要民俗活动。这天,女孩们会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织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女红技法娴熟高超。过去胶东地区在乞巧之前有请七姐姐的活动,姑娘们白天到田地里去“偷”一些青秫秸,一路上不回头,不说话,回家后扎一佛龛,或在土台上搭一小棚,内供织女图。
入夜后,姑娘们再手持秫秸围井台转一圈,请七姐姐位归佛龛,然后坐在织女像前,对拍巴掌向织女乞巧,边拍边唱:“一巴掌一月一,姐姐教我纳鞋底。二巴掌二月二,姐姐教我绣花裙……”一直唱到十二月。
有小女孩的家庭,妈妈往往要给孩子准备针和线,让她们学纫针。在威海、文登、乳山等地,人们还用喜蛛来乞巧,在七夕的晚上把它倒扣在盘里,如果天明织成网,则谓之“得巧”。

家家户户烙巧果
坐看牛郎织女星
七夕夜坐看牵牛织女星,是自古就有的民间习俗。传说在这个夜晚,人们在瓜果架下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脉脉情话。更有无数的痴情女子在这个夜晚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婚姻美满,希望能找到忠贞不渝的爱情。
乞巧节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胶东几乎家家户户烙巧果。先用油、鸡蛋、糖或蜂蜜把面粉和好,再用果模子制成各种花样,最后放在特制的铁锅上烙熟。果模子有大有小,大的多是吉祥图案,如莲子、鱼、花篮等,小的多是活泼有趣的图案,有一种小的果子盏儿,一个模子上有一排十个图案,有叶子、蝉、小鱼、小狮子等,甚是生动。有的妈妈会把这些小模子做出来的巧果用线穿成一串儿,给小孩挂在脖子上。孩子们上街玩的时候,彼此会比量谁的果子串儿长,会问分了多少巧果,交换品尝,并以新鲜花样相互夸耀。乳山一带还习惯做一种“小果儿”,用擀面杖将调好的面团擀薄后,再用刀切成方形或菱形,小的只有半厘米见方,烙熟后酥脆香甜。
近年,不少人称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如今的女人们也全然不知乞巧为何物,七夕,这个过去在许多女子心目中神圣而浪漫的节日,只剩下了浪漫。但无论生活节奏如何加快,无论人们怎样的行色匆匆,聪明、心灵手巧与坚贞的爱情还是许多女子内心深处的追求。

QQ|仙境烟台网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仙境烟台网 X3.2
主管: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走向世界·仙境烟台》杂志社

QQ|仙境烟台网  

GMT+8, 2025-1-3 05:52 , Processed in 0.033186 second(s), 18 queries.